“過去的五年,房地產行業波瀾壯闊,稱之為白金時代毫不為過。但是今天,我們要和這樣一種時代說再見了?!毙乱荒甑摹岸∽骊旁u樓市發布會”上,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如此說,2021年是房地產行業告別“盛世”的一年。
回看2021年的重慶樓市,確實可以說是跌宕起伏!
上半年,樓市活躍,需求抬頭;土地市場火熱,一波接一波的“地王潮”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緊接著熱情持續,樓市看似一片大好。
下半年,天氣轉熱,市場轉涼;隨著房貸政策收緊,“金九銀十”明顯失色;集中土拍,不少民企“熄火”,國家隊出場“救火”;市場多次探底,開發商開啟激烈“搶客”模式。
2021年,中心城區商品房成交近3000萬方,與去年持平,滿足了市場合理需求,房地產市場運行總體平穩。近日,重慶市房地產業協會也如期發布了備受行業關注的《2021年重慶市中心城區商品房銷售TOP20房企榜單》,2021年正式畫下句號。
(資料圖片/牟哥美攝)
榜單解讀:
強者恒強 融創、龍湖、萬科包攬前三甲
2021年中心城區商品房銷售TOP20房企總業績表現依舊突出,合計1585億元,較去年略有下調。
2018年:融創267.06億,龍湖256.06億,金科228.28億;
2019年,融創290.71億,龍湖269.71億,萬科211.05億;
2020年,融創253.30億,龍湖210.69億,萬科199.83億。
2021年,融創212.81億,龍湖204.03億,萬科188.13億。
從這幾年前三強的銷售數據可以看出,今年top3房企也較之前幾年有所下調,但前三的位置基本不變。
得益于2021年的優秀表現,融創和龍湖龍頭位置非常牢固。
2021年,融創有多個類型的精品項目亮相,既有像壹號院二期、融創·春華錦這樣的經典大平層,也有像融創云翠、桃李序這樣講究人居意境之美的洋房美墅。十年融創·歐麓花園城也迎來收官。
此外,多年來,融創以“中國建筑文化”為根,“中式產品譜系”為脈,不斷探尋當代中國人的理想棲居地,長樂雅頌和桃花源便是根植自然與文脈的時代作品。
2021年,龍湖新推了煥城、天曜、北島、美林美院、魔方等全新產品入市,個個都具備“爆款”的基因和熱度。
其中,煥城首開當周,一舉拿下重慶中心城區銷售金額、銷售面積、銷售套數三冠王,創下2021年下半場銷售奇跡,也成為整個大渡口的信心;北島以天空島境大平層面市,引發了市場強烈的關注與討論,是一個被客戶滿意、同行尊重,叫好又叫座的項目。
2021年,重慶萬科全面發力,始終堅持為城市提供好產品、好服務。
比如,在眾多企業紛紛發力高端市場時,萬科錦繡濱江依然憑借過人的產品力從中脫穎而出,為城市精英所打造母城濱江一線天幕級居所,贏得了高端改善市場的贊譽。
11月,重慶萬科參與城市建設的重磅作品——萬科星光天空之城,是重慶萬科首個車輛段TOD住宅項目,也是沙區傳統核心區煥新之作,或將重塑城市空間格局。
2021年,萬科響應時代發展,重倉布局中央公園,推出萬科璞園,首創了“方廳型”產品,節約走廊面積,讓空間功能實現最大化。
雖然,頭部企業總體業績有所下滑,但2021年融創、龍湖依舊以200億+的驕人業績,穩坐冠亞軍,萬科以188.13億元,排名第三,金科排名第四,全年業績也超過百億元。
總體而言,TOP10房企總業績1127億元,占比中心城區總銷售金額32.8%。TOP5房企總業績810億元,占比23.6%,市場高度集中。
另外,TOP10-TOP20企業業績也基本穩定,保持在35-59億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龍湖、金科、華宇、東原4家渝派地產代表,以優異的業績和市場認可,持續蟬聯中心城區商品房銷售前二十。
其中,作為為數不多“零踩線”的民營房企,華宇一步一個腳印地穩健成長,展現出強大的“安全感”,再次凸顯出競爭優勢。像御璟悅來、華宇城、錦繡璽岸、星城原麓等樓盤都展現出極強的產品力。
2022年新趨勢,
分化或將越來越明顯
當樓市普漲時代過去,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分化也將越來越明顯。
(資料圖片,婭莉/攝)
一是,房價上的分化。
2021年的危機中,很多民企搖搖欲墜,就連一些頭部民企的日子也過得不太如意,從拿地的主動性就可見一斑。
2021年重慶市主城區累計出讓107宗居住類用地。其中,國企央企拿地一批次占比40%,二批次占比29%,三批次占比41%,“國家隊”資金雄厚,始終是土地市場“生力軍”。民企拿地則以實力較強的頭部企業為主。
同時,從地價也能窺視2022年樓市的價格趨勢。
整體來看,2021年全年平均成交樓面地價約7775元/㎡,比2020年上漲約33%,比2019年上漲了約14%。
新入市的這些地塊,和拿地較早的項目相比,在一定程度上將造成價格的分化。
其次,在產品上的分化也會愈加明顯。
在重慶銘騰機構總經理吳小飛看來,2021年的樓市,產品更多的是回歸、錯位和精細化。2022年,重慶樓市的產品則將呈現出三大態勢。
1、產品繼續分化,會出現3個明顯的分段,剛需、剛改仍是重慶主力,在核心及近郊60-80㎡甚至更小戶型會增多,90-99㎡仍是主力,改善需求增加,四房占比提升,但144㎡是分水嶺;
2、精裝是大趨勢,土地出讓普遍有裝配式建筑要求,精裝項目會進一步增多;
3、配置更加豐富,銷售中心、示范區由大而泛向小而精、主體化轉變,社區健康、綠色、科技成新賣點,細節決定未來。
(資料圖片,婭莉/攝)
最后,是房企和行情的分化。
“房企要改變的是路徑依賴,曾經的成績都是過去式,不能再依賴房價上升,不能依賴市場的規模上升,應該重新審視自身,思考未來的增長路徑,路徑一定要改變,不改變是沒有出路的?!闭缍∽骊哦?,隨著行業的變化,房企也面臨剩者為王的競爭局面。
強者恒強,大魚吃小魚,將是未來房企之間的新常態。
2022年,在各種外部因素疊加內部因素之上,不同行情是不可避免的。同樣,那些更具產品優勢或價格優勢的樓盤,也更受購房者青睞。
丁祖昱認為,房地產仍將是中國經濟的壓艙石,房地產業也繼續是支柱產業。
2022年,期待一個更穩更健康的重慶樓市。
【免責聲明】上游新聞客戶端未標有“來源:上游新聞”或“上游新聞LOGO、水印的文字、圖片、音頻視”等稿件均為轉載稿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聯系上游。
